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南朝:说不好“普通话” 会受名流鄙视

南朝:说不好“普通话” 会受名流鄙视

2010-11-2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一元一国学网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普通话是全国的通用语,现代的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,我们在自己家里可以说本地的方言,出门在外,或是在某些正式场合下,就要讲“京腔”了。在古代当然也有普通话。试想一下,一个人被派到外地去做官,如果他连与民众的基本交流都达不到,还谈什么去治理好它。而皇帝上朝时,自然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臣奏事,俗话说十里不同音,中国幅员辽阔,各地的语言差异是很大的。所以,必须要有一种双方都能掌握和理解的通行语言,那就是当时的普通话。

  上古的普通话叫做“雅言”,唐代孔颖达在《正文》中解释说:“雅言,正言也”,雅有雅正,典雅之义,雅言就是比较正式和规范的语言。像孔子是鲁国人,他的三千弟子却是来自四面八方的,《论语·述而》篇云:“子所雅言,《诗》、《书》,执礼,皆雅言也。”孔子是推崇周礼的,即便是身在鲁国,在教授弟子时,也一定要讲普通话。

  如果说普通话都是以首都所在地的语音为标准,在南朝的情况却有些特殊。从东晋到宋、齐、梁、陈都是定都建康,亦即今天的南京。但上流士族所使用的“雅言”,却不是南京地区的方言。不仅如此,一般高门大姓,反而以讲当地话,也就是所谓的“吴语”为耻,这是为什么呢?原来把持着南朝政权的士族阶级,大多是自西晋永嘉之乱后从北方南渡来的侨寓户,像陈郡谢氏、琅邪王氏等,他们原本都是操北音的,为了保持自己家门的高贵,自然不屑于屈从南方庶族的语言。而南方本土的士族,权势又多不及这些侨姓高门,久而久之,反被他们所同化。《宋书·顾琛传》中有这样一条记载:“宋世江东贵达者,会稽孔季恭,季恭子灵符,吴兴丘渊之,及琛,吴音不变。”只因这几人始终坚持操南方话,就要在史书里记一笔,至于其他的江南士族,情况就可想而知了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普通话